一、前言
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,人是多面的,也许是因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,也许是因为遇到的周围的人不一样, 亦或许是因为要做的事情不一样,所在的城市风格不一样,所处的气候天气不一样,表现出来的行为会很大 差别,甚至来说,性格和心里情绪也会有很大的差别。
二、背景
在腾讯三个月了,试用期刚过,这期间,有多次敲响键盘,准备发表记录一些想法。文章的标题,随着每次的 心情,也是不断的改。最后决定以试用期这个时间点,作为契机,整理一下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。
三、关于焦虑
一直以来,我都知道,我是一个比较容易焦虑的人。尤为明显的时刻,我记得有:
- 还在大三的时候,就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,结果硬件类、软件类、行政类、通信类,都拿到了offer,反而,回忆起大学似乎并没有 特别值得我记得的娱乐时光。
- 在TW的试用期的时候,整天担心自己过不了试用期,以后没公司要,最后艰辛过了试用期,收获了组内所有人的认可,也包括 那个最不看好我的伪buddy,反而,没有真真切切的把握好在成都的那段时光。
- 在德国的时候,由于项目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,担心自己在虚度光阴以后丧失竞争力,结果怒刷技术书,最后跳槽去了字节跳动,反而, 德国的那段最值得好好感受环境、生活的日子,我却用来了郁闷。
- 在字节的一年半,因为太忙而没有思考的时间,只记得纠结犹豫于自己的角色转换太过频繁,丢失了技术能力,最后选择了转岗来了腾讯。
看到有一篇文章说,大多数情况下,这种压力和焦虑,源于对「不确定的未来」的恐惧。其中有一些措施,似乎看起来比较可行:
- 培养起创作的习惯,这种创作,可以是写作,拍视频,也可以是动手做点什么东西出来 —— 总而言之,要动脑跟动手相结合, 每天拨出一点时间去创造。
- 记录生活中的美好,当你抱着「今天又有哪些开心的事情呢」的心态,那么你看待自己生活的眼光,也会完全不一样。
- 保持随时出击的能力,保持跟一线的联系,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拥有「重新开始」的能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遭遇冲击时, 能够在动荡之中,寻找到新的机会点。
所以,及时记录自己走过的路,等你回头看时,你会发现你是有一些achievable的。
四、关于感悟
1. 节奏感
在TW的时候,on boarding很久,记得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完成一个Story,是在大概上项目2个月之后吧。 后来回想起来,一个那么简单的工作,居然要过那么久,才能独立完成工作。
而后在ByteDance的时候,第一天去了就开始写代码了,似乎一下子就适应了快节奏的工作。
现在在腾讯,有导师,有onboarding时候业务讲解,一切那么熟悉,却又有一点说不出来的味道。 第一周,工作小结报告: 截止目前,对话数最多的一周:
2. 一些诱惑
曾经我以为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、希望比较安稳的人。到现在,突然发现,在面对未知的事情的时候,却总想抱着, 如果不去试一试,以后会不会后悔的心态。
所以,离开TW的时候,我说的是,世界那么大,我想出去看看;在离开ByteDance的时候,我说的是,不设限应该利用 自己的优势,那就转岗吧,试试也无妨。而现在,面对了前同事的创业邀约,我犹豫了,有犹豫就说明我有想试一试的冲动。 面对着目前工作稳定,团队氛围也不错,刚刚适应这边的环境,这个决定似乎真的很难。
3. 一些矛盾
产品的功能、质量、发布时间和需要投入的资源这四者不能都是封闭条件,否则可能无解。需要投入的资源和发布时间 一般是大老板定的,所以产品、开发和测试只能在”砍功能”、”降低质量要求”和”程序员加班加到死”这三个选择上相爱相杀了。
一环接着一环的催进度,是常态。产品扔出需求之后,催设计进行UI和UX,催开发进行开发,然后催测试给出测试报告,最后 催那些突然收到bug的开发,紧急改bug。
集成测试的时间是真的长,一度让我理解了当初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双周迭代。一周开发一周测试,临时时间点,赶紧修bug。 每一个迭代像是一个作战计划,最后几天全名战斗的样子。其实,归根到底,是质量太差,如果每次测试都没什么问题,测试的 时间不会拉长,后面解决bug的时间不会很长,迭代的计划更好的排期。
4. 渐渐好起来的反馈
刚刚进行业平台的时候,感觉自己谁都不认识,角色壁垒很重,说话完全没分量,像是一个空降兵,推动大家做着大家不愿意 做的事情,而且还被背锅了好几次,背的莫名奇妙,也真的是无法反驳。
其实,当你真的全身心、用心、花了精力的投入一件事,是真的会有回报的,只是这份回报可能要过很久。当跟大家频繁沟通之后, 突然发现不同角色的人开始主动找我吐槽事情了,希望我做一个裁判。
当Leader说,我要用数字甩到他们脸上,直接说问题的时候,我内心不是很认可的,我不想站在对立面,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 帮我跟他们建立了信任感,他们不再隐瞒问题,而是主动暴露问题,希望我能给出一些建议。
当我分饰两角,一方面从EP提高效能,另外也作为一个测试人员,努力推进测试时,发现在面对测试这个领域的知识时候, 我说的话也能让他们非常信服。
5. 关于转型
还记得5年前,在成都的WILD活动上,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技术Leader。说来也可笑,明明一开始就想好了自己规划,但是 岗位职责的变化却有些令人惊讶。开发、咨询、DevOps、Scrum Master、PMO、SRE、专项技术测试。
曾今一直念叨放不下,如今突然感觉,每次工作的变化和调整其实都是一次蜕变和成长,放下过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五、关于小Tips
很庆幸现在的我,是真的比较抗压,能够去深刻的理解别人的立场和说出来的言语过激之处;也很庆幸,现在的Leader不管怎么 跟我说话,我都能相信他是真的为我好,在给我提意见。很庆幸,这个团队带给我的能量不是我预先想到的负反馈。
所以现在,EP方向的日常工作里,在涉及了很多的沟通里,还是总结了一些小经验的。
1. Plan A & Plan B
如果你想推PlanA,那么你最好先提出PlanB给大家去challenge或者对比。
2. Tweak一点点
一次性一大步,比较困难,但是你可以一点点的Tweak。
3. 面对老虎型的领导,给他足够的空间去表达,去下最后的决定,必要的时候要示弱
最近看到一个数据,鹅厂的”猫头鹰”占比有35%,支配型的老虎、外向型的孔雀、耐心型的考拉,占比一样,均为21%,恰到好处的 多元与平衡,而善于调整角色适应环境的变色龙则是鹅厂的稀缺品,仅占2%。 又有数据展示各个部门的,占比情况:
- CSIG,多老虎,TOB业务需要那份结果导向,不易妥协的果敢;
- CDG,多变色龙,金融、广告等前沿创新环境中游走折中;
- IEG,多老虎,背着目标拼命前行,让腾讯游戏冲向世界;
- PCG,多孔雀,内容创造因热情有趣、能带节奏的他们传播更广;
- TEG,多考拉,与人为善、行事稳重,最靠谱的内部合作伙伴;
- WXG,多猫头鹰,且特别多,相信微信不会出现排版没对齐;
- S1,多孔雀,行政、法务等团队都热情的服务着鹅厂小伙伴;
- S2,多考拉,穿梭于费用、表格之间,财务要有过人的耐心;
- S3,多孔雀,仿佛一下看到口若悬河、人际敏感的HR。
老虎比较适合项目管理、业务规划等有挑战、有权利的工作,果然,推动的过程中,遇到了一些老虎型的产品,善于控制局面,逻辑清晰。 这时候,尝试去跟他们讲道理?讲不过的,其实道理他们懂,你做的只是告诉方案的优缺点,需要一个他们来下决策。
4. 组织活动时候,先observate,然后看他们自己battle,最后再给出回应
组织一个人数比较多的活动的时候,难免会有一些比较有想法的同学,会有自己不同的意见。其实,并不是所有的时候,你都需要 最快的速度出面去回答对方的问题。这个时候,先作为一个观察者,让其他也有想法的同学去说出不一样的意见。让这个小团体先自由 生长自由选择,看他们互相battle,等到差不多的时候,收一收,做个总结,下个决定,给出回应,也是组织者的一种智慧。
5. right VS right
很多时候,你会发现出现矛盾的双方,说的都是对的,但是还是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。其实,需要认识到的是,并不是只有正确的 答案,这就是所谓的 Right VS Right Resolution Principle 提供了一种找到”最正确”的做法:
- 基于目标,选择对于大多数产生最大利益的选项
- 基于规则,选择制定的通用标准
- 基于关心,选择对你影响最大的选项
6. 组织团建的时候,先买票,敲定下来,大家才不会改来改去
有一种思维方式,先定大框架,再订细节。团建也是如此,先定下来回的时间和目的地,然后中间具体的行程另行敲定。不然, 很有可能被带节奏,各种打乱安排重新来过,毕竟取消机票和酒店是有成本的。
7. 以终为始
在TW的时候,你知道,这个事情是对的,大家也都在践行着。但是如今,这个事情依然是对的,大家没做,你知道需要push大家去做。 但是,你却不能直接撸起袖子就干,因为,你需要告诉大家当前现场是什么,做了之后的现场是什么。而描述这个现场,你不能只用 主观感受去描述,你需要用度量的方式去体现,去敲打。
如果这个度量的方式,不能体现的时候,这个时候不是忙着去救火,而是应该及时的去更改这个度量,否则,就有可能白忙活一场,最后 什么都说不出来。以终为始,并不是说只盯着指标,而是想清楚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。
8、用数据说话
第一次被Leader拉会议室,教育一小时,是因为三个月过去了,度量的数据依然不准确。我仿佛已经陷入了救火状态,忙着拾遗补缺。 其实数据不准确,也是可以拿出来说的。
比如LeadTime的开发时间那么短,是因为开发没有挪状态,要想改变这一现象,不是我一个人跟着改状态,而是跟开发Leader沟通, 如果不生效,向上一层,再上一层,直到找到有权利协助的Leader。再或者,如果这个只是一个人力就可以解决的事情,那么招一个外包 帮我跟进状态,也不是不可以。再或者,强势的态度,如果时间一直很短,是不是可以认为开发时间很多,可以放进更多的需求?最后, 示弱的态度,跟开发同学们卖惨,说自己因为数据不准确挨骂的委屈,一般都会帮助克服的。 方法有很多种,唯一要注意的是,把其他人的意见当做建议,而不是防备式心里,自己内心也会很愉快去接受去改正。
References
- Right VS Right
- Resolution Principle 提供了一种找到”最正确”的做法: